体验式学习圈
1984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总结了让.皮亚杰(Jean.Piaget)、约翰.杜威(John.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的学习理论,在他的《体验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圈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在经验、反思、理论化和实践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循环的过程。大卫.库伯的学习理论在1985年ASTD(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年会)上得到了全世界众多企业的赞同和支持,并且开始在成人教育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在国内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体验式培训也成为国内各类型组织提升各层级管理者能力水平的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
弘朴教育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体验式学习圈的学习逻辑,确保每个项目、每个课程都能够帮助学员完成体验式学习圈的完整循环过程,并且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促成学员的行为改变,确保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的实现。
经验(experience):这种经验可以是直接经验,即人们通过做具体的事情而获得的感知,也可以是间接的经验。经验是学习过程的开端,通过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以及观察、表达和行动等多种学习形式展开。
反思(reflection):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对经验过程中获得的随机感悟和收获进行系统地回忆、梳理、整合、分享和讨论,以把这些即时的和碎片化的经验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和归类整理。
理论化(theorization):在反思过后,学习者必须对获得的学习收获和成果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学习收获和感悟中萃取出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知识原理和行为准则,确保学习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迁移。
行动(action):行动阶段是对学习中收获的知识、感悟和理论进行巩固和应用的阶段,用以检验学习者是否能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在行动中发现有新的问题出现,则意味着学习循环又有了新的起点,新一轮的学习圈又可以开始展开。学习者就是在这种不断地学习循环中得以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体验式学习圈模型